【分佈】   
  台灣的西部,北起淡水河口,南至屏東楓港,海岸線全長約460公里。

【形成】   
  台灣的西部地形是廣大的台地與平原,較鬆軟的岩石被海風吹拂侵蝕後,變成了細細的沙子,再加上各河川從上游匯集到下游,所搬運的泥沙堆積到海邊,所以海岸線單調平直,海底又遠又淺。   
  因為這種又遠又淺的海岸,讓原本有侵蝕作用的海浪,在抵達到陸地前威力已經大為減退,無法直接侵蝕海岸,所以西部海岸就在這沒有波浪侵蝕的作用下,逐漸形成沿海沙洲,海風又將沿海沙洲的沙吹向陸地,沙子就堆積在沿海沙洲東側而成為潟湖,或在海岸附近形成沙丘。

【沙灘的類型】
  沙灘大部分都是開放的地形,造成影響最重要的原因有波浪的作用、沙粒的大小和沙岸的坡度。波浪會拍擊和沖刷沿岸,如果作用太大會帶走許多沙子,造成海岸侵蝕,作用太小則會讓海水帶來的沙粒沈澱,形成淺灘;沙粒的大小因為波浪大小不同,而有所挑選,若是大浪會將原本沙岸上較小顆粒的沙子帶走,讓原本的沙灘都留下較粗的沙子,相反的若浪太小,則沙灘上都密佈著細沙;坡度會因為波浪和沙粒大小不同造成。   
  沙岸生態細分成兩種,一種是消散式沙岸(dissipative),另一種是反射式沙岸(reflective)。消散式沙岸的地勢平坦都是平坦的沙灘,海浪進來到達沿岸時就減弱了,底質顆粒較小,生物在此較容易潛砂,因此有豐富的生物相,保溼效果好。反射式沙岸則是坡度陡峭的沙灘,波浪是直接打在沙灘上,底質顆粒大,生物相較不豐富,保溼不佳。

【生物面臨的挑戰】
  沙灘是大家喜歡玩水的地方,不過對於生存在沙灘上的動物來說,潮來潮往的海浪,沙粒被擾動又沈積,是非常不穩定的環境,所以住在這裡的動物大部分都發展一套適應環境的好本領。   

a. 物理:沙岸坡度隨著波浪運動和顆粒大小而不同,當海浪拍擊在沙灘上時會帶來沙粒,但載回流回大海時又會沖刷帶走岸上的沙粒,在海浪侵蝕強烈的沙灘,在海浪退去時會帶走許多顆粒較細小的沙子,留下顆粒較大的沙,因此海浪侵蝕較旺盛的沙灘沙粒都比較大,沙灘內充滿大沙粒的沙,孔隙較大,水份不容易保存在沙裡面,生物也比較少。相反的在海浪侵蝕作用較弱的沙灘,海浪漲潮時帶來泥沙,海浪緩緩退去時泥沙也留下來,沙灘內充滿小顆粒的沙,孔隙較小,保溼效果比較好,生物也較多。因此海浪的侵蝕大小影響生物棲地的分布。

b. 化學:家庭廢水其它具高度營養鹽,使得海水藻類大量增生,產生局部性的赤潮,水內氧氣量急遽下降,造成海水中氧氣不足生物死亡。此外工業排放的廢水、油污染等也都嚴重污染到海洋,破壞了屬於沙灘生物的生活環境。
許多的家庭與工業廢水會隨著河流,排至海中,影響海洋生態環境。

c. 生物:為了適應潮水的漲退,還有海浪的拍打侵蝕,沙岸生態系的生物們大部分都有掘洞、潛沙的本領,以適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,不會缺水致死。此外有些動物的生理週期,會受到月球引力和日夜變化影響,產生垂直遷徙活動,在夜晚退潮時才出來活動或覓食,平常都躲在沙中。
許多的家庭與工業廢水會隨著河流,排至海中,影響海洋生態環境。

0 意見:

木日水巷LIVE

東港王船紀錄特輯募資活動

感謝大家支持!『6月30日前募資不到12萬元,將由flyingv募資平台辦理退款』
『感謝贊助芳名』:【截至6/30止,共29,551元】楊*惠200元、蘇*政1000元、曹*逢1000元、史*鑫600元、大*牛900元、彭*連600元、方*弘500元、孔*源350元、伍*輝2000元、林*欣350元、張*勳900元、張*銘350元、陳*祁150元、蔡*娟900元、ChIng **601元、許*華/李*亮/許*淵3000元、許*倩350元、張*晴500元、廖*芬600元、廖*瑩350元、謝*龍900元、叫*鶴900元、辛*哲500元、孫*珩1200元、章*源350元、游*瑜1000元、顏*龍600元、張*容600元、姚*紋400元、許*淵1000元、劉*欣900元、陳*華600元、吳*樺600元、柯*賢100元、廖*雯500元、黃*嵐900元、陳*生2000元、張*奇350元、李*沛350元、黃*迪600元......